临澧县探索编制资源统筹周转管理新路径
湖南省机构编制网 时间:2022-06-30
随着县域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各种刚性用编需求激增。为了破除编制供给瓶颈,临澧县积极探索统筹周转管理,努力盘活优化编制资源,保证编制资源可持续供给。
一、坚持问题导向,谋篇布局。由于改革和历史原因,一段时期内,临澧县有部分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存在不同程度超编现象,导致连续多年不能正常申报各类招考计划。面对上级越来越紧的政策调控,县委编办审时度势,清仓盘底,积极向市委编办、县委编委和县委组织部汇报,决定分“三步走”开展编制资源内部挖潜。一是问题清零,先解决“超不超”的问题。自然减员空出的编制全部用于消化超编人员,加强同类性质编制统筹调剂,分期分批将机关事业单位的空余编制调剂到超编单位,确保不越红线,实现问题清零。二是动态调控,再解决“优不优”的问题。对职能萎缩、长期空编机构空缺的编制应收尽收;对新设机构、重点领域机构所需人员编制,尽量从工作量不饱和、人浮于事的机构连人带编划转。回收的编制均纳入编制周转池,由县委编办集中统一调配。三是规范管理,后解决“严不严”的问题。严格执行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政策规定,坚守空编进人的纪律红线,没有空编又确需进人的必须先增加编制才能进人,切实维护“编制就是法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坚持平稳导向,渐进破局。“三步走”的思路确定后,县委编办严格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原则,采取“零打碎敲、小步快走”方式,不求一步到位,但求久久为功。一是紧扣重点环节。编制回收触及部门单位利益,实施过程中领导有顾虑,部门有阻力,编办有压力。因此,每次编委会前,编办都尽可能做好功课,并主动上门,将编制回收的必要性、可行性向县委编委领导和县委组织部汇报清楚,与部门单位沟通一致,最大限度凝聚共识。编委会后,将编制回收情况统一发文,增进部门单位相互了解,消除“部门”意识和“攀比”心理。二是紧盯重点范围。对职能弱化萎缩的单位,在编制员额达到合理下限前人员实行“退三补一”,空余编制予以收回;对职能消失但因稳定需要不宜简单撤并的单位,实行“人员出一减一、编制空一收一”管理;对长期空编单位的沉淀编制一律收回。三是紧握重大节点。编制回收工作讲究的是“火候”,以机构改革和体制机制调整、研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招计划、巡视巡察交办问题整改为契机,及时对各部门单位的编制进行合理科学调配。2013年以来,先后十多次提请编委会研究,回收各级各类编制788名。
三、坚持质效导向,开创新局。以编制使用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不断优化单位编制结构,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一是编制统筹调配理念已深入人心。几届编办班子坚持“内部挖潜、不等不靠”的初心,坚守“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常态化开展编制回收工作,得到了全县上下广泛认同与支持。二是终结了部分单位长期超编的历史。2021年,借助省委巡视交办问题整改契机,临澧县对32家县直机关和73家事业单位编制予以调整,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全部实现了编内运行目标。三是编制可持续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十年磨一剑,通过统筹编制资源管理,不仅全面完成了控编减编任务,而且重点保障了党的建设、人才引进、乡村振兴、招商引资、教育卫生、宣传文化和基层一线刚性用编需求,编制结构正在脱胎换骨发生质变。目前,我县编制周转池已储备行政编制79名、事业编制570名。(常德市临澧县委编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