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关建设 > 专题专栏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专栏 > 综合报道

省编办开展“为党分忧、为民服务”信访岗位跟班学习活动

湖南省机构编制网  时间:2017-10-12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促使机关党员干部走近群众、了解基层、倾听民意,打造一支高素质、接地气、敢担当的机构编制干部队伍,省编办于9月25日至29日开展了“为党分忧、为民服务”信访岗位跟班学习活动,组织全办党员干部分5批到省信访局接访一线岗位,学习观摩了解接访、办信、网信信访业务工作。

这次跟班学习活动得到了省信访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跟班学习活动中,参加跟班学习人员每天参加一次任务部署会,深入了解全省信访工作的形势任务,学习接待群众来访办理群众来信的流程、方法、要求;每天前往省委省政府人民来访接待室省政府人民来访接待室参与接待群众来访,亲身体验导访、登记、候访、接谈接访工作流程;每天深入办信、网信业务部门,学习、观摩办信工作操作流程;每天召开一次学习总结会,分享跟班学习的所感所想所获,交流、探讨对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5天的跟班学习,全办党员干部纷纷表示,信访工作是事关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工作,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以跟班学习的方式“当一天信访干部”,意义非凡,收获满满,受益良多:一是“四个意识”得到增强,通过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信访政策法规,躬身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纪律,对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利益诉求和期盼期待有了切身体会,对全省信访维稳形势任务有了切身体会,对信访干部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公仆意识有了切身体会。二是群众工作能力得到锻炼,通过近距离学习观摩信访工作,真实感受到信访工作需要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熟知政策法律、熟悉部门职能和熟练运用沟通语言,处理复杂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和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三是深化改革理念得到提升,参加跟班学习人员带着问题学习、带着任务实践结合机构编制工作实际,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增强了对加强创新、推进改革、攻坚克难的紧迫感责任感,为民服务、为民解难的自觉性和为民谋实策、为民办实事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必将有力促进机构编制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建设,以良好的工作成效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附:部分同志信访跟班学习心得体会

 

信访接访体验有感

              ——我的“红色”日记

□省编办行编处副处长 王浩亮

 

    按照办机关党委安排,本人于2017年9月29日到省信访局参加了“为党分忧、为民服务”信访岗位跟班学习活动。为期一天的跟班体验中,我跟随接访一处的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观摩学习、办信办访、接访实践等环节,深受教育和启迪,倍感受益匪浅。

    信访工作人员真的有蛮“累”。上午座谈并听取接访一处工作情况介绍后,不说导访、登记、接访、分办交办、督办回访等繁琐的工作程序,单是近3年共28204批次65633人次、平均每年2万多人次、平均每天100余人次的接访量,就已令我感到震惊。据介绍,接访一处只有11名正式工作人员,分成2个接访大厅、7个接访室和省委门口信访室等岗位,平均每人每天要接待信访人员10人次以上。不但平时工作忙,加班加点是常态,有时还要及时处置信访对象自杀自残等突发情况,通宵达旦也是常事。去年,接访一处共接待缠访闹访、滞留访50余批次1000余人次,查获信访对象携带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物品70余人次,处置信访对象自杀自残等突发情况30多起。记得接访一处副处长彭国甫曾对我们说过一句话,印象很深刻:“有时接访工作一天下来,口干舌燥,身心俱疲,回到家,都不想和家人再说话,连正常的沟通交流都少了,小孩也显得有些生疏了……”

信访工作人员真的心中有“爱”。走进大门,只见整洁的接访大厅里,空调、饮水、卫生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迎面的导访台和登记台前,工作人员正面带微笑地对信访对象逐个进行热情解答;布置温馨的接访室里,工作人员正与信访对象在面对面地促膝交谈着……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一切都是那么宁静祥和,听不到一丝的吵闹声。“我们确立了‘四有四无’的职业操守,就是要求工作人员接访时热情相待、以家人相待。遇到信访对象打骂工作人员的情况,不但不能还手,还要保持双手抱胸的姿势,以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避免肢体接触,”接访一处处长谭斌华对我们说,“来这里信访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和苦处。我们表示深切理解,因为信访途径有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们要对每一个信访对象负责,能够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积极帮助寻求起诉和赔偿,法律途径解决不了的,也要在民政、扶贫等救助上,多帮着想一些办法……”尽管没有看到真实场景,但从这朴实的话语里,我分明感受到了信访工作人员心中那满满的“爱”,仿佛化作一条条无名的小溪,一直都在那不远的前方,默默地流淌着……

信访工作人员真的蛮有“效”。上午,接访一处召集省市县三级信访相关工作人员,就发生在益阳市赫山区和高新区的一起工伤案件进行联席办访座谈。接访一处处长谭斌华主持会议,他业务熟练,对涉及的法律条款能做到顺手拈来,有效提高了协调工作效率。从上午十点到中午十二点半,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交办程序,并明确了相关工作方案和责任分工,把整个办访事项安排得井井有条。此外,办信处、网信处建立完善“互联网+”办访平台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但节约了信访成本,简化了工作程序,还极大方便了基层群众来信来访,办理满意率高达98%以上。曾记得接访一处副处长陈卫宁对我们说:“信访工作涉及面广,只有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才能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我以前是药师出身,现在彻底改行,变成了法律援助和免费律师、心理咨询师、语言礼仪师等等的综合体……”

    一天的信访跟班学习,对我的启迪主要有:一是信访工作人员的“累”相比,自身岗位的工作强度要轻得多,为此要更加学会珍惜,更加爱岗敬业。二是信访工作人员心中有“爱”的感染,今后工作要在坚持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多为基层单位和民生利益着想,涉及机构编制事项能办的抓紧办实办好,不能办的耐心做好解释三是信访工作人员的高“效”学习,坚持问题导向,更加务实肯钻,全面系统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效率,为我省机构编制工作“为国分忧、为湘解难、为民服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把心贴近人民

            ——信访岗位跟班学习体会

□省编办基层处主任科员  郭永祥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作为一名机构编制工作者,平时与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机会不多,但我们牵头承办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与人民群众也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为了走近群众、了解基层、倾听民意,今年9月,在省编办机关党委的统一安排下,我有幸与同事一道赴省信访局信访岗位跟班学习一天,时间虽短,但体会颇丰。

熟悉又陌生的工作

对我而言,信访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工作。熟悉是因为曾经的信访工作经历。记得十年前,毕业时作为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我被分配到乡镇党政办(信访办)工作。那时,由于征地拆迁、企业污染等问题,几乎每周都要接待上访群众。因为是外地人,刚到乡镇工作时,在接待年龄较大的来访群众时,我不懂方言,群众也听不懂普通话,交流起来那叫一个牛头不对马嘴,只好请同事翻译。慢慢熟悉当地语言后,信访工作也就顺利多了。数年的基层信访工作经历,也让我逐渐养成了自觉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进入市直机关、省直机关工作后,每每接待来访群众,亦或是承办信访件时,我都能认真对待、耐心解答,每当我为来访群众遇到的困难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时,我能切身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赞许,这也是我工作中最大的快乐。陌生是因为各级信访有较大不同。乡镇一般是来访者多、来信者少,直接办理的多、转交办理的少,覆盖范围较窄、涉及人数较少;省级信访数量大、来访人数多,覆盖范围宽、涉访领域广。到乡镇上访的群众大体是本乡镇范围内的,覆盖面积不过百平方公里,上访集中在少数几个领域,10人以上的群体性上访事件较少。而省级信访工作就要复杂得多、涉及面和涉及人数不可相提并论,且大多是棘手难题。此外,不同阶段的信访也有很大不同,譬如10年前,集体上访群体一般是电话单线联系,如今通过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上访。

简单而繁重的事业

对部门而言,信访是既简单又繁重的事业。简单——信访是相对单一的职能。信访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信访部门主要负责上传下达、协调督办各类信访事件、案件,信访部门实际上是各类信访件的中转站、缓冲带,信访部门本身没有法定的调查权、检查权,主要是将各类信访事件、案件进行转交、转办或组织协调会办,相比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而言,信访部门的职能相对单一。繁重——信访工作量超出一般想象。去年,我省省级层面就受理了20余万信访件,平均每天受理约600余件。跟班学习当天,我配合省信访局有关负责同志承办株洲、湘潭等地的接访。上午9:00,当我刚踏进接访室时,湘潭5位出嫁女已在反映拆迁补偿费安置问题;9:30,株洲3位村民反映青苗补偿款问题;9:45,湘潭170多岁老人拄着拐杖来反映某公司拖欠他儿子工程款问题;10:10,株洲3位居民要求当地政府对他们房子进行拆迁;10:40,株洲某屠宰场2位负责人反映定点屠宰的问题。在不到两个小时内,不间断地接待了5批来访群众。此外,信访部门每天还会收到源源不断的来信件、网信件,譬如省级层面去年收到来信就有2万多件、网信8万多件。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来访件,还要先后经历登记、受理、交办、答复、反馈、复查、复核等多个环节,对于各类来信件还要按照属地进行分拣、逐件扫描消毒等10余个环节。近年来,信访部门积极推行“阳光信访、法制信访、责任信访”,将信访办理进度、办理结果及时在网上公示,信访人能及时知悉有关情况。通过这些举措,提高了群众对信访工作的满意度,但也进一步增加了信访的工作量。

失望有希望的道路

对群众而言,信访是既有失望又充满希望的道路。信访源于失望。没有无缘无故的上访,群众选择上访大多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害或不公正对待,从而走上了上访道路,因此,大凡上访者基本上都是源于失望,并且都有一定的利益诉求。信访寄于希望。群众寄希望通过信访渠道解决诉求,其本身就是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全国信访战线的先进典型张云泉同志说:“群众把我们看作希望,我们不能让群众失望。信访工作说到底是党的群众工作,就是要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设‘连心桥’,信访工作者就要当好‘连心桥’上的一块砖。”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信访办结率、群众满意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通过信访,让群众实实在在看到了新的希望。

在信访岗位跟班学习的这一天,让我们对信访有了更多了解,对群众诉求有了更深理解。作为机构编制工作者,今后在牵头组织开展各项体制改革时,我们也会时刻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一员,以人民的视角思考问题、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知道为谁而改、往哪儿改,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心贴近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