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机构优质均衡发展
为切实解决全县城乡教育资源不均问题,长沙县以推动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办学活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扎实推动全县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聚焦体制机制,不断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均衡配置。一是优化学校布局。根据全县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科学谋划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近3年新设立公办中小学校4所、更名19所。二是完善权责体系。建立健全县教育局履行行业管理职责、部门和镇街履行社会事务职能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制定《长沙县教育集团化办学社会事务责任边界清单》,厘清与镇街、部门单位社会事务边界,完善涉校项目清单,让教育教学回归本质,让社会事务回归本位。三是创新集团办学。启动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成立8个教育集团,覆盖城乡184所中小学,采用“条中有块”的管理模式。近两年来,共有600余名学生从市区返回长沙县就读,1200余名学生从城区向农村学校“回流”,有效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聚焦统筹管理,不断激发编制资源潜力活力。一是实行动态调整。建立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以学生数为基本依据,以现行编制标准为基础,综合考虑教职工异动、定向免费师范生和人才引进等情况,每年科学测算、统筹考虑中小学、幼儿园编制分配,做到专编专用,精准投放。二是统筹人员编制。坚持编内、编外教职工统筹管理,按照以编内为主、编外为辅的补员方式,重点保障教学机构用编进人需求,不足部分按照上级关于编制配比的标准,由编外员额进行补充,统筹批复全县教育教学机构编制使用及编外用人计划。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坚持优师优教,出台《长沙县教育人才引进培育实施办法(试行)》,2023年引进教育人才95人、高层次人才100人,接收公费师范生41人,30名校长、教师入选长沙市优秀教育人才,2人入选湖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教育人才队伍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聚焦科学评价,不断提升编制资源管理效能。一是科学预测分析。通过收集梳理学校布局调整、学生规模变化等相关数据,对未来15年公办中小学学生数量和中小学教师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提出县域内学校之间和学段之间的编制统筹分配的调整建议,为县委编委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二是推进均衡发展。加大对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的科学调研分析,强化各类型教育的均衡发展。2023年,学前教育优质普惠程度不断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5%,普惠率达94%。新增特殊教育学位120个,完成6所中职学校达标工程建设。三是开展效益评估。充分利用全省实名制系统的数据查询、统计、管理等功能,每季度对全县教育教学机构编制情况进行复盘和汇总分析,每年对教职工编制使用情况开展效益评估,建立健全教职工编制合理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长沙市长沙县委编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