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编办主任培训班心得体会(张家界市)
湖南省机构编制网 时间:2021-12-30
张家界市委编办 吴慈君
时值隆冬,在领袖故里、红色韶山,我有幸参加了省委编办组织的全省编办主任培训班。几天来,聆听了政治性、理论性、前瞻性极强的省委党校专家讲座,接受了系统性、专业性、政策性极强的省委编办领导业务授课,开展了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交流讨论。几天的学习生活,身心是愉悦的,头脑是充实的,内心的感激是言之不尽的,感谢省委编委、省委编办领导精心筹划安排,感谢韶山干部学院老师们的细致周到服务,感谢各位领导和学员们给予彼此的情谊,在2021年的严冬季节里,韶山之行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温暖而又美好的记忆。总结在培训期间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主要有三点“感受”。
一是幸福满满的获得感。在机构编制改革与管理实践中,大家有许多困惑和难点,面对同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下级党委编委一波又一波的机构编制调整诉求,怎样才能既守住红线又有效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面对部门间关于职责权限的推诿扯皮,怎样才能依法依规去厘清和裁定职责边界,并建立完善协调配合机制;面对事业单位改革的“硬骨头”,怎样才能找到有效推进改革的突破点;面对民生保障重点难点,怎样才能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更加精准地服务民生事业发展……通过培训,都帮助我们从体制机制、职能职责、机构编制职数等方面找到了这次困惑难点的问题根源和对策办法。方舟主任《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陈龙主任《深化改革,规范管理,推动机构编制工作迈上新台阶》、高飞主任《致力改革管理,用好督查利剑,奋力推进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等课程,结合分管工作和自身工作经验,深刻分析了当前机构改革和管理所面临的困境、必然性和趋势,与机构编制工作结合,帮助我理清了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发展脉络,帮助我进一步坚定推进改革的信心,从中央和省级层面政策制定的高度为我们面临的机构编制工作解疑释惑,这种强有力的知识补脑是我幸福的获得感的主要来源。
二是重任在肩的责任感。新一轮机构改革后,编办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机构编制部门作为党的机关、政治机关的属性进一步彰显,机构编制工作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同时,“目前我国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总量超过4000万,已经不少,随着形势任务发展,各方面对机构编制的需求仍然很强烈”。我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人口大省,人口编制比还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市人口编制比在全省也处于较高水平,说明我们推进机构编制“瘦身健身”管理还有很多的事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新时代机构编制人要勇挑改革重担,坚决用法治思维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直面利益固化的藩篱,准确把握“机构编制供需矛盾长期存在”这个基本现状,既着眼优化机构职能体系,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又确保机构编制规范管理,不陷入“膨胀-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我作为基层机构编制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将把这份责任感转化成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机构编制工作导向,站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的立场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彰显机构编制部门的作用。
三是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正如越高部长在开班动员上所讲,机构编制部门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统筹谋划和开展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在发展大局中行动,使机构职能体系和机构编制工作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改革也全面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和利益交织,各种呼声和要求繁杂,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希望改革取得更大成效,涉改群体希望自身利益得到保障,迫切需要我们机构编制工作要更加聚焦改革攻坚,通过改革的办法来调整和优化整个体制和社会的资源要素布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尽快构建高效顺畅的机构职能体系。所以我们必须增强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通过学习不断提升履职服务能力水平,通过创新挖潜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才能做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使改革红利普惠广大人民群众。
省委庆伟书记说,“机构编制这门学问很深,编办的同志工作特别辛苦”。我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基本道理,十分珍惜这次系统的专业的学习培训,按照韶山干部学院“两个清零”和“三个转变”的要求树牢学员意识,力求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短暂的几天培训很快结束了,相信在省委编办的正确指导和带领下,我们机构编制人将重整行装再出发,我们机构编制工作将开创出崭新的局面。
期待下一次重整行装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