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钩玄,指路通幽——荐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实名制管理处 谢 飞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主要有四个理由:这是一本薄书,这是一本俗书,这是一本通书,这是一本讲制度的书。
第一,这是一本薄书。
我手头的电子书是三联书店2001年的版本,总共146页。不会占用很长的阅读时间。
它容易读。
第二,这是一本俗书。
这本书是根据钱穆一九五二年的几次讲演整理的,听演讲的大多是历史外行,因此他讲得非常通俗易懂,没有一般阅读历史专著的晦涩。
它很好懂。
第三,这是一本通书。
这本书从汉代讲到清代,汉、唐、宋、明、清,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形成了一个俯瞰式、全局性的描述,我们这种不是历史外行,也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进而可以拣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深入。
它范围广。
第四,这是一本讲制度的书。
每一朝的制度,它从政府组织、人事选拔、财税经济,军事国防四个角度讲起,比较全面地勾连出了整体的画面。我们机构编制工作最核心的是职能,而职能怎么确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从古代政权的安排之中,也能得到一定的启迪。
它对我们有用。
但同时,毕竟这是一本写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书,它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批判性地看待,特别要注意的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思想局限性。
钱穆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他所处的年代,又是扬弃和革新的年代,这使得他有一种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反映到这本书上,就有比较明确的偏向性。
第二,是知识局限性。
这是一本面向非专业人士的演讲稿,涉及的内容又非常广泛,时间上跨越近两千年,领域横跨政治、人事、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钱穆以一己之力,难免出现各种疏漏。
虽然有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但这类全局视野的书本来就少,对机构编制工作有参考价值的更是不多,还是有一定的阅读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