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鼎城区动态调整编制,让中小学教师队伍活起来
近年来,为化解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资源的结构矛盾、供需矛盾等问题,区委编办采取动态调整编制措施,有效盘活了编制资源。
一、着眼全局,破解“编”的问题。在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额内,实行全区统筹,由教育部门每年年底根据各学校的生源流动情况和编制余缺情况提出调整方案,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推动人员编制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及学段之间动态调整,实现“教师跟着学生走,编制跟着教师走”,切实提高使用效益,最大限度用活编制资源。2020年来,通过周转、调剂等措施,全区共统筹114名中小学教师编制优先保障生源激增学校的教师编制需求。
二、着眼岗位,破解“事”的问题。一方面实行一岗双责制,规范学校管理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能职责。明确规定,所有管理岗位教师都要承担教学职责任务,每周上课课时原则上不得少于5节,源头破除中小学管理岗位成为不教学的领导岗、教师追逐的福利岗的怪象。另一方面开展专项整治,持续整治在编教师长期到民办学校任教、违规抽借调中小学教职工帮助工作、违规设岗、违规用人等问题,按照因事设岗、专兼结合、一人多岗的原则,将学校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严格控制比例,让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聚焦主责主业,更好服务教育事业发展,确保中小学教师编制专编专用。
三、着眼长远,破解“人”的问题。针对本区大量优秀教师流出本区,乡镇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不突破编制规模和岗位结构比例前提下,联合人社、教育等部门,每年在区内针对城乡和乡镇之间教师调整两次,有效解决教师家庭、岗位等实际问题,加速教师合理流动,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在编制总额内预留一定量的周转编制,用于引进骨干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等。(常德市鼎城区委编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