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芦淞区委编办做好基层编制保障助力镇街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管理、提升基层干部能力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株洲市芦淞区委编办坚持聚焦基层一线,不断创新编制管理方式,为基层队伍建设做好机构编制保障。
一、科学规划,为基层队伍建设“输血”
一是数据赋能,下好“先手棋”。以机构编制综合管理平台为依托,加强与组织、人社等部门的数据对比,动态掌握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和实际使用情况,按类别梳理镇街实有数、空编数等,为科学配置基层编制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强化沟通,核好“需求数”。出台文件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用编申报流程,加强与镇街的沟通交流,指导镇街高效高质提交申报材料。同时,结合其机构运转、干部履职、机构编制使用效益等情况,精准核定编制使用计划。三是强化保障,定好“计划表”。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基层专业人才紧缺需求,从人员配备、年龄结构、专业层次等维度分析,科学设置招聘条件,精准制定招录(聘)计划,及时为基层补充新鲜血液。
二、统筹管理,为基层队伍建设“活血”
一是优化编制管理。坚持编制层级管理,对于镇街编制实行“专编专用”,根据基层实际需求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机构编制使用效益。2023年,通过公务员招录、事业编人员招聘、“三支一扶”和“五类人员”比选等方式,为镇街招录(聘)干部23人。二是坚持动态调整。针对新进选调生需分配至镇和涉农街道的现实需求,不断加大内部编制挖潜力度,同时在镇街之间实行行政编制周转机制。三是坚持跟踪问效。加强编制资源使用效益评估,细化用人评估指标、明确评估程序、聚焦评估结果运用,实现部门职责任务、机构编制、人员力量的良性互动,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确保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真正用在推进基层高质量发展的“刀刃”上。
三、优化服务,为基层队伍建设“造血”
一是为人员入编服务。坚持“高效、服务、便捷”理念,加强与组织、人社部门的沟通协调,规范人员入编“全链条一件事”办理程序,以“数据跑”代替“人工跑”,减少办理环节、时间、次数。二是为干部调整服务。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服务员”作用,积极配合全区干部调整工作,站在全局角度分析镇街编制情况,为全区干部调整做好服务保障。近三年,区直部门共选任18名干部到镇街去历练。三是为规范业务服务。为镇街新任职的领导干部,提供机构编制“一册、一书、一视频”,不断提高干部政治敏锐性,增强机构编制底线意识;为镇街人事政工和新进人员,开设业务讲解、政策解读小课堂,增强干部的程序和责任意识,进一步促进机构编制工作规矩规范。(株洲市芦淞区委编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