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县动态

娄底涟源以机构编制保障助推非遗传承发展

时间:2022-09-28    来源:

分享到



涟源湘剧,形成于康熙年间,2009年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以其“粗犷、火爆,唱念方言俚语”风格而独树一帜。

“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助推涟源湘剧发扬光大,涟源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通过强化基础、优化机制、创新发展,让涟源市湘剧这一古老的地方艺术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重新绽放时代之光。

一、巩固保障强基础,湘剧创作活力四射涟源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前身是涟源市湘剧院,成立于1950年,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在当时时代背景下,该机构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起到了保护和传承涟源湘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文艺、新娱乐的蓬勃发展,该剧种日益小众化,养人成为剧院第一要务,为维持自身运转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创收,在艺术创作及保护、传承上力不从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确保涟源湘剧这一地域文化品牌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涟源市机构编制部门积极调研论证,推进湘剧院体制改革,将涟源市湘剧院调整设置为涟源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明确“负责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涟源湘剧的保护传承和展演工作”主要职责,将其经费性质从差额拨款调整为全额拨款为湘剧工作者切实解决后顾之忧,不再“为五斗米折腰”,通过改名明责、经费改性,增强了从业人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保障了人才需求和队伍的稳定,涟源湘剧也迎来了活力四射的创作春天。

二、优化机制谋发展,湘剧传承后继有人。为了让湘剧生生不息、传承不绝,积极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厚植湘剧发展土壤。一方面,为引进各类专业人才提供编制保障畅通引进、使用优秀戏曲专业人员的通道。目前,组建了以国家二级演员周钟鸣为中心的研究团队,引进年轻艺人近20人,现有高级职称2人、一线戏曲演员28人,有市级非遗传承人2人、县级非遗传承人2人,生、旦、净、丑各行当均有人担负传承职责,形成了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完整的传承体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拓宽传承路径。涟源湘剧非遗传承人各自编写授课教材,在娄底近20余所大中小学校开展湘剧进课堂活动,年均授课近600课时,普及学生2.4万余人次,有效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同时,整理剧本205个,曲谱205个,传统服装455套,鞋帽、盔头398件,道具和器乐600件,视频录制51个,照片900张,为湘剧的档案传承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全面、详实的资料,曾经的“堂前燕”再次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守正创新谱新篇,湘剧作品好戏连台。文化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为涟源湘剧夯实了发展的基础,搭建了施展的平台,涟源湘剧人可以全身心投入涟源湘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在对地域历史文化进行全面掘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精雕细凿,创作了一大批紧跟新时代、新思想,贴近人民生活、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独特表演风格的剧目,用湘剧人自己的声音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唱出了对新时代的期盼,传播了“重义崇商、敢作善成”的涟源精神,一批批老题材、新意境的正能量作品井喷而出。大型历史湘剧《招贤记》获第六届湖南艺术节2个“田汉表演奖”。大型现代湘剧《千里寻党》获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田汉新剧目奖”及4个田汉单项奖,娄底市“五个一工程”特别奖。新编历史湘剧《烧车御史》先后获得第五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及8个田汉单项奖,湖南省廉政文化优秀作品一等奖被誉为近年来“难得一见的新编历史反腐题材”优秀剧目。(娄底市涟源市委编办供稿)

友情链接

网站主办:中共湖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承办:湖南省机构编制事务中心(湖南省机构编制数据与域名注册服务中心)

单位地址:长沙市韶山路1号湖南省委大院三办公楼 邮编:410011

备案号:湘ICP备10209424号 网站协助:新湖南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