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委编办牢牢把好“四大关口”织密文印产业安全监管网
娄底市素有“中国文印之都”美誉,文印大军遍布全国。为守护意识形态安全、国家政治安全,娄底市委编委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组织市委编办、市“扫黄打非”办、市新闻出版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调研、积极谋划、主动作为,着力构建跨区域网络共管、跨层级基层治理、跨条块协同监管、跨部门综合执法的文印行业监管新机制,牢牢把好“四大关口”,织严织密文印产业安全监管网,规范管理和服务了占国内文印市场70%以上份额、产值1100亿元、娄底籍从业人员遍及32个省市区600多座城市共31万人的文印行业,有效防范化解了出版物市场“灰犀牛”,有力守护了意识形态主阵地。
一、优化机构职能,把好互联网书店“准入关”。根据“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的原则,优化机构职能,强化议事协调机构作用,明确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协调,新闻出版部门归口管理,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动,构建横跨湖南、浙江、上海等地的跨区域网络共管体系,与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全国各地电商平台建立联合核查备案机制,当好互联网书店开店准入监管前哨,管好“最先一公里”。建立“网店注册动态监管机制”,通过网络平台公司对所辖线上书店实行严格动态监控,实时监测其运营状况、销售内容、交易数据,实现了有娄底元素的网店数据可查证、销售可管控、违法可追溯。2021年以来,5次商调核验关停“淘宝”“拼多多”网店1004家。已对75家线上书店进行了双向备案登记。
二、强化基层治理,把好产业属地管理“责任关”。坚持线上线下同发力,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源头管控,赋权赋责赋能,建立精细化基层治理体系,完善新闻出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创新落实“县乡村点”属地管理责任关,打通监管 “最后一公里”。强化属地政府管理,设立专门机构,整合基层审批执法服务力量,出台工作方案、考核机制、奖惩办法、监管流程等文件压实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确立“市县乡村点”五级网格化反盗版盗印联动管控,分级分层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有效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精准到点”的15分钟快速调度监管体系。
三、坚持协同高效,把好邮递环节“出口关”。着力理顺条块关系,压实垂管单位邮政管理部门责任,严格寄递企业管理,落实公安部门特别是基层派出所协同监管责任,防范化解文印领域“精神炸弹”,把好寄递实名运行“出口关”,实现出版物邮递“全程可溯源”。压实寄递企业出版物寄递风险主体责任,建立寄递企业及从业人员“红黑”名单制度,实行快递寄件人姓名、录像人像与身份证信息“三统一”。明确协议用户实行实名登记身份信息制度,签订安全保障协议;如实填写寄递详情单,包括寄件人、收件人名址和寄递物品的名称、类别、数量;完善寄递企业大客户协议重点项目实名制抽检抽查制度,并留存记录,实现批量实名化。
四、推进综合执法,把好出版发行“安全关”。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执法力量,组建市县两级文化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对交办或移送的涉嫌发行非法出版物的问题线索,一律从严从快处理,保障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严打“拧成一股绳”。构建由市县议事协调机构“扫黄打非"工作小组指导统筹,文化执法部门为主体,公安、国安、网信、邮政、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重点部门密切配合的案件查办机制,常态化保持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既专业又联合的执法队伍。2021年,娄底市各级文化执法部门共核处问题线索116条,办结114条,办结率98.2%。(娄底市委编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