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委编办树立“四种思维”切实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服务水平
益阳市委编办牢固树立“四种思维”,在完善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和提高效率效能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一是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当好“宣传员”。将《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纳入干部教育学习、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校各类培训班的重要内容,多渠道推进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入党校、进课堂、上讲台”,累计培训近500余人次。对照《条例》有关要求,及时出台并完善了《关于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的通知》《益阳市机构编制报告实施制度》《关于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事项申报的通知》等文件,编印了《全市机构编制审批服务工作流程指导手册》300余册,强化部门单位机构编制刚性约束意识,进一步传导责任压力。加强媒体宣传,提高思想认识,通过报刊、网络、微信等平台,集中宣传相关机构编制常识和整治条条干预机构编制问题有关精神、违规违纪问题典型案例等,为做好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二是牢固树立“大局思维”, 当好“服务员”。围绕全市中心大局,在严控总量的基础上,提高服务意识,聚焦关键领域积极作为,设身处地为全市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坚持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经济发展、重点民生和基层一线倾斜,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先后为社会治理服务、教育、卫生、医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及时提供机构编制资源。同时,为服务保障增强全市经济发展核心增长,落实全面清理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瘦身健身增活力的要求,全市开发区管理机构由19家调整优化为12家,精简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围绕开发区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职能重点不突出、与行政区关系不顺畅等问题,全市精简内设机构16个,精简领导职数17名,切实做到为开发区“松绑减负”,让开发区“轻装上阵”,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牢固树立“基础思维”,当好“信息员”。坚持做好“一个平台、两项制度、三本台账”,动态掌握机构编制基础数据。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用好“湖南省机构编制综合管理平台”,目前,已分配单位账号157个,录入机构设置600余个,完善人员信息14000余条,系统办理业务208084条;严格落实《市委编委转发省委编委关于印发<湖南省机构编制综合管理平台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在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用编核准、出入编登记管理等业务网上申报办理的通知》“两项制度”,明确“机构编制调整事项5个工作日、人员异动事项2个工作日、部门提交审核事项1个工作日”办结制,及时更新维护系统数据,积极开展实名制“大数据”分析,对平台中编制流向、自然减员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实时分析、定期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实时更新《益阳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统计台账》《益阳市副科级及以上机关事业单位领导职数管理台账》《益阳市机构编制问题台账》三本台账,对录入台账内各项数据从严审核,定期对台账内容和数据进行核对更新,实现机构编制底子清、情况明、数据准,为编委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详实依据,促进机构编制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四是牢固树立“创新思维”,当好“管理员”。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障重点、服务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创新编制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严格落实《益阳市编制动态调整办法(试行)》、《全市周转编制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益阳安化县积极实施“五二工程”,近5年来,共有1100多名事业编制纳入编制周转池。不断加强编制资源统筹使用力度。重新测算和下达各区县(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完成602名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分配工作,批准教育系统使用编制公开招聘教师计划1641名,增加市疾控中心事业编制12名、市妇幼保健院事业编制100名,切实推动机构编制工作提质增效。(益阳市委编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