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做好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答卷人”
株洲市芦淞区委编办主任 马丽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作为新时代的编办人,应以赶考心态,不负重托、跑好接力赛,用奋斗姿态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一是答好机构编制工作的判断题。一要学会说“好”,更要学会说“不”。说“好”容易,说“不”难。怎么学会,关键在于学习。继续将《条例》纳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党校培训班教学内容,向党员干部贯彻编制就是法制的思想理念,切实增强领导干部遵守《条例》的自觉,运用《条例》的水平。坚持把学习《条例》作为室务会会议“第一议题”,带着问题学,全面系统学,推动《条例》入脑入心,使每一位编办干部真正成为机构编制领域的行家里手。如:创新“小剧场”模式,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微视频向党员干部宣传《条例》,通过直观的案例向按规按章办事称“好”,对违法违规行为说“不”。二要勇于说“好”,更要勇于说“不”。光有一身本领,没有斗争精神,最终还是很难推动工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意识,从严从紧控制机构编制资源,严格落实机构限额、领导职数、总量控制等相关规定,持续规范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不逾越“红线”,不触碰“底线”,不断助推机构编制法定化。杜绝出现在法治理念上“有偏差”、在日常工作中“犯迷糊”、在办事处事上“扮好人”,确保机构编制工作不错位、不缺位。
二是答好机构编制工作的选择题。编制资源是稀缺资源、宝贵资源。每个地方的编制限额都是有限的。如何合理配置资源,需要分清轻重缓急、盘活各类资源,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一要配备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关键部位。聚焦全面落实省“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市“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奋斗目标、区“一个高于”“两个走在前列”“三个明显提升”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委有关决策部署,有效保障机构编制服务,确保党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机构编制就跟进到哪里、保障到哪里。二要配备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领域。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机构编制部门作为服务部门,要坚持把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发展大局作为调编的根本出发点,对标对表事业发展需要,重点、优先保障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创新、社会保险等民生领域用编需求,为民生发展保驾护航。三要配备到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效的基层一线。坚持围绕基层治理,服务基层一线,统筹、盘活镇(街道)机构编制资源,着力推进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加强基层工作力量,为基层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保障。
三是答好机构编制工作的问答题。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要从习惯和满足完成具体的机构编制审批转变为勇于直面问题、善于谋划工作、敢于创新方式。一要在理顺体制机制上持续发力,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围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聚焦区直部门、镇(街道)运行不顺畅,职责职能交叉、界限不清等问题,打破惯性思维,主动出击,进一步理顺园区、平台公司等部门职能职责,进一步规范部门职责分工协商协调,优化职能配置,提高工作效率。二要在规范日常管理上持续发力,从“粗放”向“精细”转变。坚持“一天一调、一月一更、一季一报、一年一统”,确保机构编制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有针对性地出台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工作流程。开展常态化跟踪问效,及时了解掌握部门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配备是否科学合理。通过动态化调整数据、规范化管控流程、项目化跟踪问效等手段,全面推进职能、机构、编制的精细化管理。三要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上持续发力,从“单一”向“复合”转变。坚持深化“三学三转”,以干部能力提升年为契机,开设“编”学“编”干周课堂,改变单一的“领导领学”模式,由办领导带头讲课,机关干部轮流上课,不局限课程内容,不拘泥课程形式,全方位无死角补给能量,全面实现周周充电,月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