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机构编制系统调研信息宣传培训班的“学与思”(十)
种子·青苗·大树
——参加全省机构编制系统调研信息宣传工作培训班心得体会
省委编办机构编制一处 徐诗佳
这一刻,仿佛回到了十年前。那时的我在基层从事信息宣传工作,非常关注身边发生的各种工作动态,时刻琢磨着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信息宣传稿,能在哪个栏目上发表一番,那份喜悦,像是吃了蜜一样甜。如今回想起这些日子,真是一生中难得的宝贵财富。虽然现在的文稿水平仍然捉襟见肘,但那时打下的点滴基础也受用至今。十年之后的今天,有幸参加全省机构编制系统调研信息宣传工作培训班,不仅有知识盛宴、思想大餐,还有学习交流、工作研讨,收获颇深、感受良多。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调研信息宣传不仅只是几篇文稿的工作,更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大政方针、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的基础性工作,在任何时代,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业仪式上,省委编办综合处邹刚毅处长提到从事调研信息宣传工作要像一粒种子深植大地,给予我很多启发。借用邹处长的观点,我想用种子成长的三个阶段来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种一颗种子,深植广袤大地,静待出土。彼时,种子扎根泥土、汲取营养,寻找一条生长路径,等待破土而出的时机,就像从事调研信息宣传工作的初期。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要好学不倦。多查阅文献资料,系统学习本单位以前发表的文稿,通过学习以往资料打牢基础;要虚心求教。多向同行前辈请教,听取实践经验,学习方法技巧,才能不断适应单位的成文风格,找准方法路径,更快适应文稿要求;要身体力行。实践出真知,唯有多实践、多下笔,在不断耕耘写作的过程中,通过日积月累的反复练习,查不足、寻短板,才能做到有所悟、有所解。
盼种子发芽,初现青苗绿枝,欣欣向荣。此时,种子已初具力量,从事调研信息宣传工作的同志也已从稚嫩走向成熟、从“种子”成长为“树苗”。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要条分缕析。在开展调研、撰写信息宣传文稿时,不要急于动手,先分析研究相关数据、指标、做法等情况,再具有针对性地行文;要谋定后动。坚持想好了再干,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素材资料,做好工作计划,列出调研或信息宣传提纲,有条不紊地推进落实;要博采众长。好的文稿都是充分吸纳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且成文之后,集思广益,与领导同事多探讨、多交流。比如,省委编办机构编制一处建立了一套“小型文稿相互修改、大型文稿全员参与”的工作模式,处室同志群策群力、团结协作,能力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待青苗蓄势,直至参天耸立,郁郁葱葱。这时,“青苗”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根系繁大,枝叶茂盛,是收获、成才,堪称调研信息宣传工作的最高境界。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要革故鼎新。勇于创新求变、冲破思想桎梏,以全新的观点、独特的视角、深度的见解,拨开迷雾见真知,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事物背后的逻辑和规律,形成高质量调研信息宣传文稿;要彰显价值。从内心由衷地热爱调研信息宣传工作,将其视为自身的追求和理想,达到了通过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要服务大局。把调研信息宣传工作作为察民情、纾民意、解民忧的重要抓手,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棵种子经历风霜,成为伟岸的大树,不惧风雨、坚定守望。它在烈日下,荫蔽了过往行人;在深夜里,静载着满枝月光;它飘散落叶,化为了泥土的养分;它埋下种子,成就着生命的轮回,就像每一个辛勤扎根调研信息宣传岗位的工作者,忠诚而坚定,奉献而无悔。于我而言,也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在机构编制工作的大舞台上,彰显使命担当,为组织、为人民、为社会,不遗余力地做点什么。